父亲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丢失在父亲节以外的爸爸妈妈是家庭的桥 [复制链接]

1#

文|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5分钟

假期朋友的女儿小唯带着弟弟来家里,因为很久没见,两个小家伙带着作业一并过来。休息闲聊,我问他们是否给爸爸准备了父亲节礼物。弟弟选择沉默,而一旁初二的姐姐哼笑一声说道:没有。

对于他们的态度,我有些讶异,于是疑惑地看着姐姐,她回复到:“我的爸爸通常只是出现在父亲节这一天,还是我们应该送给他礼物的时候。其他的时候,他都不管我们。说实话,有他没他都是一样的”。

我知道朋友的先生是比较忙的,孩子们基本是由妈妈一个人带,所有的事宜也都是妈妈在张罗。所以,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两个小朋友会怎样看待他们父亲,从姐姐的口气中,显然是不满的程度更多一些。

随后我与朋友交流今天发生的情况,她用不在乎的口吻说:她爸就是那样,什么都不管,我们已经习惯了。以前还试着跟他沟通,让他帮着教育孩子,但他并不上心,久了我也就不指望什么了。

爸爸是“供养者”or“养育者”

生活中有很多家庭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发生,丈夫总是忙于工作,而妻子自然就变成了家庭的主要管理者,孩子的主要教育者。家庭本该是夫妻二人一起经营,结果反而变成了女性一个人的事情。

正因为爸爸缺失孩子的成长,才让孩子对于“父亲”这个角色变得冷漠。就像小唯和弟弟,即便生活中没有父亲的参与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已经习惯成长中父亲的“不出席”。

看过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公布的一项关于《小学生父亲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结果显示:爸爸更多时候担任的是“供养者”而非“养育者”。

两者的区别在于:“供养者”只提供金钱、物质方面的养育,极少参与孩子的教育与生活。而“养育者”,除了养还担负着教的重任。

年《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中提到: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学习、性格、情感、品质、体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可以说,父亲参与教育的孩子要比母亲一个人教育出的孩子优秀很多。所以,爸爸应该是孩子成长中的“养育者”,而非“供养者”。爸爸应该脱掉“供养者”的外衣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

父亲不该只出现在父亲节,还有生活的细节里

从年开始,世界上便出现“父亲节”这个节日。顾名思义,父亲节为了感恩父亲。我们中国是遵从孝道的礼仪之邦,而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被教导孝敬父母。

父亲节这一天,孩子们会郑重其事地为父亲送上礼物与祝福,哪怕父亲不参与孩子的成长,但应有的孝道,孩子们还是会遵循。

只是孩子遵循礼仪而过的父亲节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他们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因为从心底尊敬、爱戴爸爸。

所以,父亲不应该只出现在父亲节,而是多参与孩子的成长。不知道是否认同?

细节一:爸爸参与成长,孩子更自信

有调查显示:童年时期爸爸参与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更加自信。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上,都更容易获得成功。

这是因为爸爸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困难会更加理智,不是自己帮助孩子解决,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完成任务。克服困难、挫折的过程,是孩子自信心建立最快的过程,所以爸爸参与,孩子更加自信。

细节二:爸爸参与成长,孩子更健康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健康。从孩子的成长中,可以了解到,0-2岁孩子更依赖母亲,而2-6岁父亲给他们的安全感会更足。

因为爸爸这个角色更有力量,是孩子心中的英雄和榜样,所以这类型的孩子内心更加安全、坚定。

另一方面是身体健康。男性本身具有好动、探索的精神,所以爸爸带娃,会更倾向于户外游戏,比如爬山、探险、骑车等,这样孩子身体锻炼就会在游戏中得到保障,变得更加健康。

细节三:爸爸参与成长,孩子更独立

爸爸会经常鼓励孩子尝试新鲜事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爸爸参与孩子成长,他们会变得更加勇敢。独立。

Tips:也许很多家庭看不出爸爸缺席孩子成长会有什么不同,但这种缺席在青春期开始就会显现。比如男孩更加叛逆不听话,女孩更容易早恋等等,这些都是父亲长时间缺席,给孩子带来的成长上的缺失。所以,爸爸不要只出现在父亲节。

妈妈是家庭的桥梁,联结孩子和爸爸

如何让爸爸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除了他自己有身为“父亲”的责任感,另一个就是妈妈的引导,准确地来说,妈妈很多时候是连接爸爸与孩子的桥梁。下面的两个建议,送给所有妈妈们。

建议一:妈妈不要嫌弃,否则会打消爸爸的积极性

我的一位朋友,总是嫌弃自己的先生带不好孩子,无论先生做什么,她都会出现言语打击。久而久之,先生失去了带孩子的兴趣与信心,所有的事情便都压在朋友身上。

有时候,妈妈的嫌弃对于爸爸来说是一种对积极性的打击。如果妈妈经常发现爸爸带娃的优点,并且给予鼓励与认可,相信爸爸会更加愿意参与孩子的成长。

建议二:妈妈对爸爸的态度很关键

中国的家庭多以妈妈带娃为主,所以妈妈对爸爸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非常关键。就比如小唯对爸爸的“冷漠”,其中不乏参有妈妈对爸爸的态度。妈妈传递出来对爸爸不参与孩子成长的极度失望与不满,而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爸爸的态度与认知。

爸爸不参与孩子的成长,有自身原因,也有工作养活家庭的压力,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可以多选择与爸爸沟通,而不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爸爸的不满。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爸爸每天与孩子共处2个小时以上,孩子的情商与智商都更高。所以,爸爸们一定要多参与孩子的成长。

凌晨妈妈来叨叨:

希望所有的父亲无论再怎么忙,都能够多参与孩子的成长,也希望所有的妈妈,能够在爸爸与孩子之间起到积极的桥梁作用。让爸爸的每一个父亲节,都能收到孩子发自内心的祝福!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一:孩子6岁前,父母的唠叨是金,还能促进智力发育

相关链接二:该不该给孩子“幼小衔接”,育儿专家:两项基本功很重要

相关链接三:家长坚持给孩子喝牛奶,为什么三个月身高长势不理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