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瓶梅中的无父者 [复制链接]

1#

每年一到“父亲节”。一提到父亲,很多妈妈们马上想到了“猪队友”三个字。网上有句话说得相当的给力,“买房报班问老公,一问全剧终。”无数的中国妈妈们一提到“猪队友”就恨得咬牙切齿,在她们眼里,猪队友的主要作用就是按月上交工资,至于家里家外的事情,绝大多数他都当甩手掌柜。什么事到最后都得女人自己拿主意,自己想办法。有个段子说得最有意思

“城里人吹嘘:"我媳妇儿,特强大,自己开车、自己洗衣、做饭、逛街、管孩子、啥啥都难不倒她!"农村人回答:"你媳妇儿这样的人,在我们村里叫做寡妇。"

虽然,主妇们对猪队友恨的都要“食其肉,寝其皮了”。但实话实说,家里面还真的不能缺了这尊大佛。不信,请看看《金瓶梅》。

翻开《金瓶梅》,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几个主要人物,他们的父亲去世都很早,例如潘金莲,

“这潘金莲却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因他自幼生得有些姿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儿,所以就叫金莲。他父亲死了,做娘的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闲常又教他读书写字。”

还有西门庆

“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专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

李瓶儿,庞春梅的父亲,作者干脆提都没提。

《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在他们的成长路上,要么没有父亲,要么父亲不起作用。他们都属于”无父者”。

很多妈妈们可能觉得没有父亲也没啥,毕竟每天晚上辅导作业,辅导到歇斯底里的绝大多数都是妈妈,我们小区里就有个大姐,每天晚上九十点钟必定大喊大叫,原因无他,辅导孩子写作业。妈妈们不知道,虽然父亲看起来“百无一用”,但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是万万不能缺少的。

因为父亲”在精神分析学中象征着权威与秩序。弗洛伊德认为:

“通过认同自己的父亲儿童吸取和接受了父亲的道德标准并使之成为他自己的道德标准,也就是“超我”。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家庭与宗教的关系是一种系统的情缘关系

“宗教系统来源于家庭包括亲属关系。而且宗教可以看做是家庭关系的隐喻式的表达方式。”

所以有关“父母的表象”就成了“后来形成的有关超人的精神表象的原因或概念模式”。

父亲的形象意味着对个人行为的一种监视。儿童凭着自己的冲动而为所欲为。但在严厉的目光扫视下便开始畏惧并学会控制自己。按照上面家庭和宗教的关系来解释的话,“父亲”在家庭里的地位,就等同于“上帝”。没有父亲,孩子就会凭借本能的冲动去闯祸。

还是回到《金瓶梅》。有学者曾经分析道,《金瓶梅》就是一本“欲望”之书。

《金瓶梅》是无神的世界。它写透了中国人的“生与死,人心与欲望。”(作为《欲望号》的金瓶梅)

“神”代表着理性与规训,象征着权威与秩序。《金瓶梅》中的人欲横流,男女主人公的无所畏惧,

西门庆有句“名言”:咱闻那西天佛祖,也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

潘金莲也说

“我是不卜他。常言:算得着命,算不着行。想前日道士说我短命哩,怎的哩?说得人心里影影的。随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

他们无所畏惧的原因就在于“父亲”的缺失,他们从小就缺乏理性的规训。按照古希腊神话,父亲代表着理性,是日神,与之相对的就是“酒神”,象征着冲动,感性。“日神”的一个作用,就是压抑控制“酒神”,从而达到人的行为平衡。如果缺乏“日神”的控制,单凭“酒神”,早晚会出事。

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他们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究其原因,就在于从小缺乏“父亲”的管束,缺乏理性的规训。理性一缺席,欲望就无限的张扬。哈佛学者田晓菲在分析潘金莲时候说到

“金莲,是情人,永远激情四溢,干柴烈火,在社会的规范之外,代表着原始的本能。”

为啥她的所作所为脱离了社会规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她从小没了父亲,没人告诉她怎样做才是合乎规范的。

《金瓶梅》中的欲望横流,归根到底是“父亲”的缺失。在社会制度层面上,“父亲”象征着各种法律法规。而当时的社会,奸佞横行,法律就是一纸空文,只要有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官,只要有钱,就可以结交各路权贵,只要有钱,杀人案就可以轻轻放下,只要有钱,就可以随便的栽赃陷害。关上门去,西门家里的鸡飞狗跳,完全是西门庆从小缺乏父亲的管束造成的,西门家外的黑暗腐朽,也是缺乏法律与理性的结果。《金瓶梅》中的魑魅魍魉,都是因为没有了日神的规训,酒神过度张扬的缘故。

其实不仅仅是《金瓶梅》,你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它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无父无母,无兄无弟。它的一举一动,都是随心所欲,它的大闹天宫也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让它回归正路,如来佛祖才把它压在五指山下,整整压了五百年,不仅如此,又给了唐僧”禁锢咒”,还罚它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来佛祖”已经是孙悟空的“父亲”了。正因为有了“父亲”的加持,孙悟空才能由“妖”成“佛”走上正路。

还有黑旋风李逵,劫法场,闹江州,杀四虎,撤掉“替天行道”的大旗,动不动就要砍上东京去,夺了皇帝的鸟位。李逵自小就没了父亲,他是寡母一手带大,没有父亲的管束,没有父亲的规训。他当然胡作非为。没办法,只有给他找个“父亲”,这个“父亲”不是别人,正是宋江。可以说,宋江一直到死都在规训着“李逵”,他最后为什么毒死李逵,也是为了李逵好。因为他深知,李逵没有管束会有多可怕。

总而言之,“父亲”这个角色的责任太重,孩子是成佛成圣,还是成妖成魔,全看父亲。

父亲节,除了祝贺父亲之外,还要提醒他们责任重大,不能懈怠。

《金瓶梅》是我国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世情小说,在明朝的四大奇书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由民间传奇、神话故事改编而成。《金瓶梅》故事虽来自《水浒传》中的“武松杀嫂”片段,但小说情节与《水浒传》交叉的部分少之又少。

它最大的诟病是书中出现了几千字少儿不宜的内容,在长达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中,这部分内容可以忽略不计,可如果彻底删除,会影响小说的连贯性。即便是少儿不宜的内容,也写得精妙绝伦。

评价任何一部小说,最核心的还是人物形象塑造。人性是复杂的,《金瓶梅》最可贵的地方在于真实,它将人性的贪婪揭露得体无完肤。西门庆是个恶霸,是个纯粹的坏人,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泯灭人性。

对穷得叮当响的小弟常峙节,西门庆伸出援助之手。对几次欺骗他感情的粉头李桂姐,并没有伺机进行报复。相反在李桂姐牵扯上官司时,他还利用权势对其进行搭救。

《金瓶梅》问世之前的古典小说,人物形象太过于脸谱化,非正即邪。从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它打破了以往小说中的僵化思维。

《金瓶梅》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我们熟知的《红楼梦》一书,正是受到了《金瓶梅》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金瓶梅》写的是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而《红楼梦》写的是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史书,但史书历来只记朝内之事和天下大事,很少有详细记载古人日常生活的。《金瓶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去了解宋朝乃至明朝的百姓生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郑振铎说:“如果净除了一切秽亵的章节”,《金瓶梅》“仍不失为一部第一流的小说。”

因此,我向读者推介《金瓶梅》这部小说,许多出版社出版的都是把淫秽描写删除了的,阅读没有问题。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鉴戒,同时也能认识到小说的批判意义。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啦,我们包邮送到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